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南

工信部:1-2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117GWh 同比增长15%

   发布时间:2025-04-05 18:33:56   发布者:老生常谈网

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2023年1至11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53%,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

今年,张葵叶以核心成员身份带领团队专注于《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专题研究》《CCER、绿电、绿证及案例》《碳中和产业合作报告2022》《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电力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课题研究,聚焦重点、实化举措、成果显著。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能源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代表700余人出席会议。

工信部:1-2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117GWh 同比增长15%

11月22日,2023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是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的《社会科技奖励目录》(0285号)奖项,主要用以表彰能源领域为科学技术研究、科技管理和科技普及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出席大会并致辞。该奖项每年评选1次,覆盖电力、煤炭、油气、核电、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领域。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颁奖仪式,受表彰的包括:2023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共144项,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60名。

右起第11位:张葵叶其中,中国能源网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秘书长张葵叶荣获2023年度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称号今年,张葵叶以核心成员身份带领团队专注于《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专题研究》《CCER、绿电、绿证及案例》《碳中和产业合作报告2022》《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电力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课题研究,聚焦重点、实化举措、成果显著。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了柔性化、敏捷化生产能力。

两大原材料供应基地铜陵特材、扬州特材。中信泰富特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08.SZ),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集团,是我国特钢产业引领者、市场主导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会长单位。中信泰富特钢的入选,不仅成为特钢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里程碑,而且标志着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具备逐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强大实力。此次入选灯塔工厂,是业界给予中信泰富特钢智能制造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中信泰富特钢深耕特钢行业百年、不断创新性地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将其赋能于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成果。

同时,中信泰富特钢将持续构建集团协同化运营、企业协同化制造、制造单元智能化生产的云边端体系,以国内领先国际引领两个阶段规划未来特钢智造愿景,融合新兴技术与生产制造场景,实现智能管理与AI辅助决策,并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开放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建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通过模拟工艺参数对质量的影响,推动了产品的疲劳寿命提升了241%。

工信部:1-2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117GWh 同比增长15%

通过数字轧制与冷却技术,实现了面向订单的高精度的轧制、高效生产规格切换以及高效的热处理过程控制。为满足全球客户快速增长的定制化需求,同时应对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的大幅波动,作为全球领先的特钢制造企业,中信泰富特钢聚焦品质与定制化这一核心行业问题,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形成了高品质、柔性化、敏捷性的高效发展模式。两大延伸加工基地泰富悬架、浙江钢管。12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信泰富特钢旗下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在全球上千家入选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唯一一家钢铁行业灯塔工厂,也成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2023年中信集团连续第15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位居第100位。近年来,中信泰富特钢将智能制造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据国家、行业政策指引,结合自身多品种小批量、工艺流程复杂、产品技术含量高等行业特点,制定了特钢智能制造方案,以数字制造、柔性制造、智慧制造推动了制造模式转变,并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信股份的总资产达人民币109,763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权益为人民币6,846亿元。中信股份(SEHK:00267)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评选出的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顶尖水平。中信泰富特钢通过性能预测模型对质量要求进行数字仿真拟合,研发周期提速了56%。

工信部:1-2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117GWh 同比增长15%

中信集团中信集团按照践行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使命要求,以打造卓越企业集团、铸就百年民族品牌为发展愿景,以深化国企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入区域战略为工作主线,深耕综合金融、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五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一面旗帜,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拥有九大核心生产基地,包括:五大特钢制造基地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天津钢管、靖江特钢

其中,出口216038亿元,增长0.3%;进口163549亿元,下降0.5%。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692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5580亿元,增长25.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秋冬播顺利推进,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

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

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其中,水上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民间投资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

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08亿元。六、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0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

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5%、33.3%、27.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4%。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八、市场物价有所下降,核心CPI总体稳定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2%,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

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加快4.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Tags:

推荐文章